打响“郝”字号品牌,蹚出“红色教育+干教培训+三产服务+果蔬产业”的发展之路,让“庄户人”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让“郝”政策鼓起村民的“钱袋子”。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从贫穷落后的偏僻村落,到成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这座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深处的小山村如今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
那么山沟沟是怎样走出致富路?小山村缘何能成为“楷模村”?近日,华商报-二三里记者走进郝家桥村一探究竟。
“贫困村”变身“楷模村”
(资料图)
村民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郝家桥村因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交通不便,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并没有彻底摘掉贫困的帽子。直至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全国脱贫攻坚战冲锋号的吹响,郝家桥村迎来了再次迈向争当楷模的非凡之路。
经过十年的奋斗,郝家桥已是远近闻名的“楷模村”。从贫穷落后的偏僻村落,到成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郝家桥村的历史变迁,凝结着几代党员干部带领广大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心血。而郝家桥村发生变化的不仅是村容村貌,更是乡亲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如今的郝家桥,建成了集山地苹果、温室大棚、光伏发电、舍饲养殖、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建成了集小学幼儿园、互助幸福院、服务中心、卫生室、村风馆、文化广场、便民超市、培训中心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体系,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5月5日,记者驾车朝着绥德县城西边而去,沿路一排排山茆茆,一道道圪梁梁勾勒出黄土高原真实的样子。20分钟后,眼前出现郝家桥村的牌子,一座雕塑赫然耸立,“农村楷模郝家桥”七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
走进郝家桥村,一排排窑洞错落有致,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上山耕作的盘山路也修葺一新,大型机械设备可以直接开到山顶的农田、林地,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郝家桥幸福餐厅餐饮部部长丁佳慧自从嫁到郝家桥以后,由于村里交通不便且受生活所迫,便外出打工。“后来村里发展越来越好,我就想着回来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打工挣钱,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丁佳慧告诉记者,郝家桥给她最大的印象就是村里的路变宽了,不再是原来两个车相对而来都无法会车的乡间小道,再加上村里有了红色旅游景点、游客服务中心以及山上的三产,让她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村容整洁,绿柳荫荫,山大沟深的郝家桥村一年一个样。山上是现代农业、规模养殖、光伏发电次第开花,山下是幼儿园、学校、互助幸福院承载着村民的好生活。
“九个一批”精准增收措施
助农增收致富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牌颁授给郝家桥村。同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郝家桥考察时指出:“山沟沟里能走出致富路、过上好日子,靠的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这里能做到的,其他地方也应该做到。”
总书记离开郝家桥之后,绥德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以及村两委成员非常重视郝家桥的发展,于是邀请了省城乡设计规划院,对郝家桥村流域进行了整体的规划。
张家砭镇副书记马煊告诉华商报-二三里记者,由绥德县乡村振兴局牵头,组织乡村振兴局、人劳局以及镇村干部20多人,对全村1600多人,600多户的村民进行了逐户走访调查,通过20多天的走访调查以后,对全村1600多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并按照一户一档的标准建立了档案。
“针对咱们每一户、每一人的需求,我们能制定了郝家桥村‘九个一批’精准增收的措施。”马煊表示:“九个一批”分别为实用技能培训一批、就业推荐稳岗一批、开发公益岗安置一批、用工吸纳一批、三产服务带动一批、产业创业致富一批、消费帮扶带动一批、集体分红保障一批、兜底保障一批。
马煊表示,郝家桥村通过和社会企业合作,比如说是旅投公司、陕果集团以及三妹妹等企业合作,通过企业来带动增加村民的收入,其中仅旅投公司就解决了长期用工45人,临时用工490多人次。“去年我们村里对全村98户127人开展了技能培训,解决了各类就业岗位510户1267人次,累计帮助群众增收2130多万元,其中户均享受“九个一批”精准增收措施三项以上,去年2022年我们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8016元,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93万元分别较上一年度增长了44.52%和46.21%。”
同时,依托红色文化底蕴,全力打造“郝家桥村”的旅游IP,极大促进了文化旅游业发展。以“文化+”融合三产,以“七个郝”即“来郝家桥、到郝人家、忆郝故事、品郝美味、结郝亲戚、带郝产品、助郝乡村”为重点,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创意转化,提高文化附加值及经济社会效益。
“红色”郝家桥,未来“郝”乡村。
华商报记者 杨虎元 编辑 王娜娜
关键词:
56位残疾人士登上黄山 互利互勉共建生活希望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