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栾寅征
责编 | 尚 武
出品 | 汽车 K 线
【资料图】
近期,多个口径统计下的国内 4 月车市成绩陆续出炉。其中,据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以下简称 " 乘联会 ")发布的月度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受上年同期上海、吉林等地疫情导致基数较低的影响,2023 年 4 月乘用车市场销量 163 万辆,同环比分别增长 55.5% 和 2.5%。乘联会指出,这是自 2010 年以来,仅有的两次 4 月环比正增长之一。
随着 " 降价潮 " 外衣下的 " 促销潮 " 逐渐褪去,车市逐步企稳修复。
与此同时,《汽车 K 线》统计的 4 月主要汽车公司销量排行榜也浮出水面。与往期相比,虽然表面上 4 月总排名变化幅度极小,但不同阵营中两极分化的趋势却在持续扩大。
1
沉浮之间,胜败立判
4 月总榜排名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头部企业和新势力阵营。虽然都是各自由一家汽车上市公司的排名变化引发连锁反应,但不同的是,比亚迪凭借强势的单月表现连续上升两个名次,跻身 TOP 3;而蔚来则是一口气跌落 3 个名次,一降到底。
首先来看比亚迪的表现,4 月销量达到 21.03 万辆,同环比分别增长 98.31% 和 1.55%,1-4 月累计销量 76.24 万辆,得益于强劲的单月增势,累计同比增速进一步提升至 91.83%。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是 4 月销量榜中,为数不多单月同环比、累计同比全面实现正增长的汽车公司。随之而来的,是曾经在 3 月排名第 3 和第 4 位的长安汽车与广汽集团纷纷下滑一个名次,而且两家公司的 4 月销量与走势十分接近,单月销量仅有不足 5,000 辆的差距,二者也同样出现了步调一致的单月同比增长、环比下跌的表现,其中长安汽车同比增长 57.23%、环比下降 25.72%,广汽集团则同比增长 42.57%、环比下降 23.52%。
其次是新势力阵营,蔚来 4 月交付量爆冷,6,658 辆的成绩排名本期榜单垫底。此外,蔚来单月 35.85% 的环比降幅,创下本期榜单之最。
在蔚来的衬托下,尽管小鹏汽车同期出现了 21.36% 的同比降幅,却凭借 7,079 辆的交付成绩顺位上升了一个名次。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小鹏汽车累计同比 41.9% 的跌幅,仍然是本期榜单中最糟糕的表现。虽然躲过了垫底的霉运,小鹏汽车却以 1,600 余辆的差距,被零跑汽车超越,与此同时,3 月凭借单月过万销量登榜的北汽蓝谷,4 月环比大跌 53.72% 至 4,768 辆,由于没能迈上 5,000 辆门槛,不仅没能再次登榜,让零跑汽车最终连升 3 个名次,跻身 TOP 15。
2
国六靴子落地,降价潮卷土重来?
两极分化的趋势不仅体现在单月销量的排名变化上,同时也渗透到年度累计的销量表现当中。乘联会指出,随着 4 月价格战热度消退,经销商恐慌心态逐步稳定,消费者之前的观望情绪有所缓解。同时,透过《汽车 K 线》统计的数据也能看出,告别了二季度首月之后,各家汽车公司当前的累计销量同比普遍回暖,但仍有部分企业面临年度目标增速存在较大压力。
在 8 家最具有代表性的汽车公司当中,比亚迪仍然保持着极高的累计增速,1-4 月同比增长 91.83%,较上月增速进一步加快,不断逼近其 114.07% 的年度增速目标。与此同时,吉利汽车、一汽集团、长安汽车累计同比由负转正,进入二季度后,终于在不同程度上追平了上年同期水平。其中吉利汽车由上月的下跌 1.1% 转为增长 9.52%,距离 15% 的年度增速目标,仅差大约 5 个百分点。
而一汽集团或许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当地的市场刺激政策,累计同比增幅由上月时的下跌 13.7% 逆转为增长 3%。在 8 家汽车公司当中,一汽集团带来了最突出的回暖表现。
相比之下,3 月初率先掀起 " 降价潮 " 的东风乘用车,1-4 月累计销量同比跌幅仍然高达 33.6%,是 8 家汽车公司当中,唯一没能摆脱两位数负增长的企业,面对其 22% 的年度增长目标还有较长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5 月 8 日,工信部等 5 部门发布关于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宜的公告,简单来说,乘联会月报里提到的有关国六切换政策靴子落地。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 " 中汽协会 ")在次日通过媒体发文表示,早在 2022 年四季度,中汽协会就曾通过行业调研和摸底统计发现,截至 2023 年 1 月底,不满足 RDE 要求的库存车辆超过 189 万,含已采购部件的库存超过 200 万。值得肯定的是,中汽协会提交的有关建议得到了采纳,让 RDE" 仅监测 " 的轻型汽车国六 B 车型得到了半年销售过渡期。那么,随着新政靴子落地,接下来的几个月,在终端市场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更为关键的,随着政策明朗,之前保持谨慎的部分汽车生产企业将对产销结构做出怎样的调整?即将进入传统淡季的中国车市,势必将酝酿起一股新的暗流。
关键词:
56位残疾人士登上黄山 互利互勉共建生活希望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