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宝珠 石梦卓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俊伟 石梦卓
(资料图)
02:50日前,“东纵小战士”红色夏令营第100期开营,50多名学员走进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通过各种沉浸式体验和理论学习重温东纵抗战历史,学习东纵精神。自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2006年创办该活动以来,已吸引了超万名学生参与其中,零距离学习感受东纵精神。
为探索创新、传承活化东纵红色文化,让红色种子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东莞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东纵精神在这里焕发新活力。东莞作为东江纵队的主要发源地和根据地,是一方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热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就在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内。
回望硝烟战场,感悟东江峥嵘岁月。今年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80周年,羊城晚报记者走进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见证东纵精神在这里的传承和发展。
因人施讲生动呈现,打造精品展览陈列
“东江铁流,南粤旌旗!”踏入东纵纪念馆,庄严的主题雕塑让人肃然起敬。紧邻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而建的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建馆已有18年,期间升级改造后于2021年重新开放,是当前广东规模最大、设置水平最高的遗址类抗日战争专题博物馆。这里陈列展示了东江纵队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武器装备等各类文物,重现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战斗岁月。
展馆内,生动形象的场景展示让人耳目一新,基本陈列运用了先进成熟的展陈手段和方法,使用了雕塑、瓷板画、艺术景箱、多媒体设备等,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亮点展项,配合文物、图片展示、场景设计,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展示东江纵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重现革命先辈投身民族独立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峥嵘岁月。
在展厅一角,大灯箱散发着微光,一个个黑影在夜幕下穿梭而行——这个特殊设计的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东江纵队“文化大营救”这段历史。据介绍,1941年香港沦陷后,日军大肆搜捕滞留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名人,东江纵队排除万难,把何香凝、邹韬奋、茅盾、梅兰芳和蔡楚生在内的数百名文化人士营救出来,转移往后方安全地带,奇迹般地完成一场“最伟大的抢救工作”。此外,在展馆的“配合反攻夺取胜利”部分,巧妙地将山石设为幕布,投影出营救克尔中尉的故事动画,动画中从天而落的降落伞营救的画面吸引不少小朋友驻足观看。
革命历史文化博物馆相比于艺术品博物馆,内容上更加厚重、严肃,如何更好地呈现历史,又能让参观者更容易理解吸收?“让来观展的人们喜闻乐见是东纵纪念馆展览陈列的一个基本思路。”东纵纪念馆馆长王红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展馆在升级改造后通过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在展览陈列方式上体现生动性,更好被参观者理解吸收,但也同时兼顾革命历史的严肃性、思想性,契合表达的主题。
同时,展馆还运用了众多信息科技,如采用了团队智慧讲解系统,通过运用蓝牙等技术,提升讲解设备,让观众在展示区域内都可以听到清晰的讲解,扩大了受众面。此外,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同一展项当中,延伸展示更多的历史知识,增加了“知识链接”。新技术的应用更好解决了因展示空间或展板版面有限而无法具体详细展示相关内容的局限,如在“营救文化名人”场景中,艺术景箱前的通电玻璃可以多点触摸,显示部分被营救的文化名人及爱国民主人士的简介,供观众了解。在展厅的讲解服务方面,展馆面向党员、社会群体,及学校学生等不同群体参观者,因人施讲,力求各有侧重,加深参观者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寓教于乐,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红色种子
2023年“东纵小战士”红色夏令营活动年度主题为“刀锋岁月浴血东江——回望东莞硝烟战场”,第一期夏令营围绕“榴花塔阻击战”主题展开。
加强体验活动,回望烽火历史,将红色基因传达给下一代,这是东江纵队纪念馆每年的必选活动。据了解,“东纵小战士”红色夏令营自2006年开办以来,至今已有超过1万名来自各地的“小战士”从这所“小军校”毕业。今年5月27日至8月26日期间,将进行5期夏令营活动,每期回顾抗日战争期间东莞战场的经典战斗,并围绕战斗展开历史知识教学、战术理论课、模拟战前部署、战地攻防演练等。
在今年的首期夏令营活动现场,“小战士”们的一天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在进行队列基础训练、军体拳教学后,他们带着任务卡进行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探究,在团队协作中,动手动脑破解层层关卡。在模拟战前部署、攻防演练环节中,“小战士”们体验了手榴弹、迫击炮、火箭弹等模型,沉浸式感受“战场硝烟”,许多“小战士”向记者分享道,最喜欢的就是体验射箭和迫击炮环节,“很刺激”。
“深度活化利用场馆和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的红色资源来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就是为了让东纵精神在年轻一代中薪火相传,进一步擦亮东莞红色文化名片。”王红星表示,体验式的活动让孩子们在锻炼中成长,也让历史教育和历史学习更加深刻。
活动富有意义,且体验感十足,夏令营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对参与学员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东纵小战士”刘蔡倪向记者分享道,这已经是她第三次参与夏令营活动了,而且每次都是自己主动报名的。“我以后想当一名军人。”刘蔡倪说。据工作人员介绍,刘蔡倪的母亲也是此次活动的深度参与者,只是身份不同,多次成为“东纵小战士”红色夏令营的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体验感受东莞的红色文化。
除了面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夏令营,东纵纪念馆积极探索馆校合作,创新策划适合中学教学需求的“东纵第二课堂”。据了解,“东纵第二课堂”红色夏令营每年每期的主题各不相同,形式丰富多彩,创新十足,如2018年第三期“我们的传统文化”主题、第五期“关爱小候鸟”主题;2022年通过将脆弱的“文物”鸡蛋护送到目的地的任务,提升“小战士”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今年3月,“第二课堂”的主题内容则把八年级历史教材中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单元内容搬进纪念馆,进行“展厅情境教学”,学生们通过誊写印刷、诵读经典、沙画总结、还原历史角色扮演、实景演绎、破解密室机关等研学环节,踏着先辈的足迹,沉浸式走进历史。据悉,该活动自2017年首次创新策划推出,改变了传统学校教学与参观模式,至今已成功开展29期,共近4000名学生参与,项目曾入选中国博物馆协会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案例。
此外,东纵纪念馆还联合多所高校,共建教育实践活动,让红色血脉延续。据悉,自2018年开始,该馆联合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等10所共建高校开展“东纵联大”馆校教育实践活动,将东纵革命历史文化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东纵战士后代热心捐赠,纪念馆馆藏不断丰富
5月17日,在记者首次探访东纵纪念馆期间,纪念馆的游客中心来了四位特别的访客,他们是东纵战士的后代们,当天带着部分父辈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和相关资料佐证来到纪念馆。
“东莞才是他的根,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父亲回归这里。”何志毅及其家人一行专程从珠海来到东纵纪念馆,带来了父亲何林和母亲林帼冰的档案和东纵相关史料,计划先在馆里建档并商谈捐赠事宜。据他介绍,父亲何林是东莞人,12岁参加东纵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杀敌,多次身负重伤。他介绍称,何林的主要抗战革命经历都在东莞,后来才从东莞分配到珠海工作,母亲林帼冰亦是粤赣湘边纵队一员。谈起父亲抗战往事,何志毅对于许多细节还记忆深刻,并向记者展示用相册悉心收集的父母辈的老照片,以及父亲当警卫员时使用的军用公文包。
东纵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带来的资料对丰富展览非常有意义,这些史料未来将补充到场馆文物馆藏中。据介绍,不少东纵战士后代都选择将先辈革命文物回归纪念馆,为这段峥嵘岁月提供更多有力佐证,让东纵精神更好传承下去。“这也是东纵战士的后代们对东纵纪念馆的信任,相信珍贵的遗物在场馆展示中对公众能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正能量影响。”据介绍,东纵纪念馆的藏品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共有藏品数量5767件,但随着时间流逝,征集文物的难度会越发增大。当前,东纵纪念馆在官网上发布文物征集启事,热切期待社会各界踊跃捐赠文物,或提供有关线索。
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三十多年,王红星认为,革命文物是最好的历史见证,要用好红色资源,进一步增强东纵精神的传播力和辐射力。据介绍,东纵纪念馆全力用好红色资源,让展览实现常流动、远延伸。东纵纪念馆全力打造的《东江铁流南粤旌旗——东江纵队历史流动图片展》遍布东莞的社区、校园,今年已举办流动展览36场。
此外,东纵纪念馆还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多次组织团队赴俄罗斯、波兰等国开展交流合作,共同发起成立国际二战博物馆协会,搭建国际二战博物馆交流平台。近年来,东纵纪念馆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合作,协助成立香港首家抗战博物馆——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向香港民众展示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保卫香港的抗战历史,纪念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用鲜血和生命守护香港、保卫家园的光辉岁月。王红星介绍称,“东纵小战士、港九小英雄红色夏令营”曾举办过香港学生来馆交流活动,未来也计划加强与港澳地区的交流合作,邀请更多香港的孩子们来参加夏令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此外,东江纵队相关的文艺作品赋予了东纵红色文化更广泛的传播力。由东莞市委宣传部、大岭山镇政府出品的电视纪录片《英雄母亲》于2021年7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播,讲述了东江纵队烈士“英雄母亲”李淑桓送七名子女上战场的故事,还原出李淑桓真实完整的一生,引起社会热烈反响。
【文脉一周】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日前在东莞玉兰大剧院首演,为观众带来东方美学视听盛宴。现场首次联动合作的“国宝对话”互动展,对“国宝归来”特展中的重点展示文物及《只此青绿》演出中所展现的《千里江山图》(复制品)进行联动展出。
·东莞博物馆“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开展以来,深受市民喜爱。为满足观展需求,5月30日起,东莞博物馆预约开票时间调整为每天早上8点,且周二至周五日增入馆名额500个、周末增200个,同时在6月1日、10日及17日开放“夜间观展”专场。
·“龙腾大湾区”2023年粤港澳龙舟邀请赛暨东莞龙舟锦标赛6月10日将在沙田镇龙舟公园举办,来自粤港澳的18支龙舟队伍将进行标准龙(一艇22人)的比赛,东莞水乡10个镇街及沙田镇17个村(社区)按地方惯例将进行传统龙(一艇60人)的比赛,目前各参赛队伍正在加紧训练备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朱嘉乐校对 | 刘博宇
关键词:
56位残疾人士登上黄山 互利互勉共建生活希望 中国新闻网